571.第571章 向着棒子进攻-《清末之雄霸天下》


    第(2/3)页

    在波兰复国軍在东欧大闹的时候,本来和俄罗斯结盟镇压波兰的奥地利帝国却发生内讧。

    普鲁士民族在这个时候选择独立,要求从奥地利帝国分裂,建立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

    奥地利帝国当然不答应,立马分兵和普鲁士干了起来。但是普鲁士邦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统率下,只用了七星期就彻底打败了奥地利帝国,以快速惊人的胜利,彻底搅乱了欧洲的均势。

    此时的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老大,自然不会允许这个小弟威胁自己的地位。

    虽然这个老大(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内部并不巩固,但是凭着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还是息了不少内部矛盾。

    因此,法国国会中的左派好战分子,提出一系列的激进对外政策。

    总统拿破仑三世,严词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让给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答。

    其实法国也没想中立,只是普奥战争的时间太短,法国根本来不及准备,奥匈帝国就已经分崩离析。

    俾斯麦断然拒绝,小弟谋划了几年要自立门户,老大哪里能一句话就挡得住。

    不但如此,俾斯麦还把拿破仑三世的这个意图,通知了南德各邦政府。

    普奥战争胜利后,也仅仅是普鲁士邦国,联合德意志民族北面的邦国,组成北德联邦。

    南面的各邦国此时还在观望之中,并没有和普鲁士邦国联盟。

    而此时老大这么一恐吓,南德的小弟们惊慌之余,立马就抱在了一起。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本来就是这些小弟的共有利益。做老大的现在要直接抢过去,小弟们自然都不答应。

    众小弟于是缔结了攻守同盟,各自承诺,要是老大敢动手,大家就抱在一起和它死磕。

    在这种情势下,俾斯麦清楚的知道,只要打一场普法战争,就可以激发南德诸邦的民族感情,从而推动它们与北德联邦合并。

    于是,在双方互相看不顺眼的情况下,普法战争终于爆发了。

    战争的起因,却跟西班牙王位继承有关。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任用奸臣和军队把持政府。从而导致腐败丛生,政局混乱。终于引发了“光荣革命”,被放逐到了巴黎。

    家不可以一日为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王位空缺,西班牙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在欧洲寻找适合的继承者。

    其中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远亲,利奥波德亲王,成为最有希望的候选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