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为富不仁-《启复汉》


    第(2/3)页

    就在刘信启停留在仙源的这段时间,不时就有文人士子从各地赶来,在仙源各处训斥兴汉盟,咒骂刘信启。

    “都封存起来,就当没有了这些欠条。”刘信启没有命令将这些欠条一烧了事。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百姓都是不识字的,更不会写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欠条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签字画押,盖手印属于比较高端的,大多都是用毛笔画个圈。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些东西其实价值并不大,主要是刘信启不想让这些现在拥有太多的财产,有钱就有资本兴风作浪,暂时没收了这些人的财产,也算是对他们一种变相的保护。

    原本招都招不来的读书人,一下子就像是被捅了马蜂窝,涌来许多,让刘信启很高兴。

    “盟主,周部长的信。”

    凡是高利贷,其实本钱在刚开始就已经还完了,只不过还钱速度赶不上利息增长的速度,所以才表现为一直在还利息。

    别看这里有几十大箱的欠条,刘信启肯定,里面真正由孔家借出去的本钱数额连这里面欠条总面额的百分之一都没有。

    房子、银钱、名贵字画古董等,除了田地之外的东西全部都列了清单。

    新军之中有些士兵本来还对这些“躬耕世家”抱有一些同情心,觉得刘信启的决定有些太过不近人情了。

    兴汉盟被称为“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组织,就连第一船队在江南的采购行动都受到了影响,被迫中止。

    刘信启打算等这些人立功成为公民之后,再逐步将这些东西还给他们。

    比如:其实欠条被烧了,有人捏造假欠条再找欠债人收债,怎么证明假欠条是假的?

    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南方儒学届都沸腾了。

    这里面存在的关系太复杂、牵扯太广,不可能一烧了事。

    而且高利贷一般一定期限后,都会将利息转为本钱,重新立一份欠条,也就是“驴打滚”,所以欠条上的欠款数额会越来越大。

    “好多的欠条。”刘信昂汇报。

    三人成虎!虽然含贬义,但是不能否认其中蕴含的至理名言。

    而后世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二十万亿,五分之一就是四万亿。

    到了第二天,孔家十几支,总共四千多口人,其中成年男性超过一千,被野战军监督着全部收拾完毕。

    最后经过统计,从衍圣公家族搜出来的财产这算成银两,达到了两千万两,其中现银占三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