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以文御武-《启复汉》


    第(3/3)页

    最差的情况就是刘信启给每个村庄、每个街坊都派驻一名战士,有了战士作为“定海神针”,兴汉盟乱不了,离了谁都乱不了。

    七月十日,蓬莱县,君悦酒楼。

    二楼窗边的饭桌上坐着四个人,两个老人两个中年人,一边悠闲的喝酒吃菜,一边细声谈论。

    原本计划在登州各处转转,可是李纲进了蓬莱之后,就不想走了。派人想方设法搜集了往期的《百姓旬报》、《工商旬报》和《科学旬报》,找了一家价格适中的客栈住了下来,每天不是在城中闲转、去码头闲转、去学堂闲转,就是光顾城里各家酒楼饭馆。

    “很大胆。”被称为伯纪的老者回道,继续看着手中的《百姓旬报》。

    在大多数士子的理念中,百姓是一种“庄稼”,官员管理“庄稼”,收获“税收”。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理解并且认可:“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需知百姓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近来,许翰看明白,朝堂上根本就争执不出什么来,官家对自己也盯得松了,就请假回家,再次邀请李纲北上。两人乘坐江南商人的海船,用了二十天时间从钱塘江口来到了蓬莱。

    实际上若是刘信启没有系统帮助,周心远说的这些还真的有可能发生。

    “想明白了?”李纲抬头喵了一眼许翰,继续看手中的报纸,好像里面有什么绝世宝物一样。

    “我觉得不是军队。当兵的总要吃饭拿饷,这些钱从哪里来?还不是要文人帮他刘信启牧民收税,若是没有这些文人士子,他刘信启拿什么供养手下的军队。”许翰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的猜测。

    给人的感觉就是,兴汉盟是一个真正的“士大夫于天子共治天下”的政体。

    “你错了。”李纲道。

    “我错在哪里?”许翰不解。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