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反应过激-《启复汉》


    第(3/3)页

    快速的翻看了一边,刘信启明白了:“你是不是在纠结,要不要放两人回江南吧?”

    在这个医疗不发达的时代,人的平均年龄并不高,上次见李纲的时候,刘信启看到他的年龄已经很大,猜测是不是老人有了什么三长两短。

    “我高兴啊。”周玥道:“我特别想要小孩,之前刘家堡的那些朋友都已经结婚,有些早的都已经开始怀第二个了,大孩子都会跑了,每次我看到那些小孩都好羡慕。”

    徐忠向刘信启汇报了大陆上近期主要的情报信息。

    “是的,这次也算是杀鸡儆猴了。就连赵国朝堂的讨论也没有之前那么激烈了,那些叫嚣着要过河接管京东两路的大臣也都闭起了嘴。”徐忠回道。

    “嗯,有可能。现在我们兴汉盟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立住脚了,你也成年了,当然可以怀孕了。”刘信启道。

    第二天,刘信启精神抖擞的来到盟部上班。

    先来汇报工作的是徐忠,徐忠比刘信启早返回蓬莱。

    “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决断。”

    “什么!!上次让他来,他不来。这次怎么会主动过来?”刘信启疑惑。

    “对,按照探子的记录,李纲已经完全探明了我们兴汉盟,知道的太多了。”徐忠道:“我总觉得,让他们就这样回到道江南有些不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适用于分封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信息传递速度和资源运输距离。

    一个消息从国家边境传递到权利中心都需要一个多月,再加上反应和回信时间,估计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了。这种问题处理速度,真有敌情,估计等命令到达,边境都被敌国都打穿了。

    对于国家境内的突发情况处置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只能分封,将权力中心分散,分散到国家的各个地方,提高信息处理速度。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