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收回拳头-《启复汉》


    第(1/3)页

    第534章  收回拳头

    只需要在郁洲岛留一些人,就能保持威慑。

    双方分歧最难得点终于谈妥,赵国对兴汉盟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强硬。

    相比于后世南赵求着要当金国的弟弟,在面对兴汉盟的时候,赵国却总是想当大哥。

    三月十七日,和约正式签订。

    南赵这边的签字人是黄潜善,兴汉盟这边则是第二舰队舰队长叶川。

    徐忠作为情报头子,并不适合在这种文件上签字

    ……

    和约签订,双方开始陆续从黄河南北撤军,先是兴汉盟将郁洲岛的两只舰队撤走,只在岛上留下了一个野战团的步兵,两千人,还有两艘州级武装沙船。

    赵国的信息传递速度慢,直至三月十九日,命令才传递到海州,海州的韩忠很不情愿,但最终还是按照南赵皇帝的旨意,只在海州留了三千人,其他军队都撤回了楚州以南。

    接下来是沂州,只留下了刘信均的第二旅,孙立的第三旅和叶家的第九旅后撤至海仓镇。

    直至三月底,赵国在河南一线的守军和应天府宋城的守军方才撤的只剩下两万多人。

    趴着周玥肚子上,听着周玥腹中孩子强健的心跳,刘信启感觉很惬意。

    之前沧州的俘虏和永清之战的俘虏陆续被筛选完毕,最终留下了二十七万俘虏被编入了劳改营。

    自从刘信启返回蓬莱,营平的求救信就没有中断过,一天一份,要求刘信启给自己增加人手,之前刘信昂已经做主给营平支援了五千戍守军,可是这点兵力面对进三十万的新增俘虏可谓是杯水车薪。

    刘信启命令第十旅驻守大名府元城休整待命,不再继续西进。

    怪不得人说开国容易守国难,其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开过皇帝的高素质,还因为守国皇帝面对的安逸环境。

    孙立的第三旅在河北东路来回扫荡,清剿伪齐、金国余孽和一些不服管教的在野势力、贼匪山寨。帮助兴汉盟的官吏接手治理河北东路的州县,对付那些还想保持独立的城寨大户。

    双方都默契没有遵守留“一万人”守军的约定,为下一次爆发冲突留下了尾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