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救灾-《启复汉》


    第(2/3)页

    “这次蝗灾这么一闹,估计兴汉盟的粮食储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吧。”武南道。

    刘信启脑中回想着大名府路和河北的地图。

    想必河北东路西边的州县情况也差不多。

    这些人都是劳动力,是生产力,是兴汉盟的强大的基石。

    “伪齐和金国联军战败的消息已经四散传开,能够战胜两国联军的兴汉盟成了这些流民眼中的希望之地。”武南解释道:“往年发生天灾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是朝南行进。今年不同,西边三个州的流民基本都聚集在了这里。”

    培育一个合格的成年劳力,需要二十年,现在只需要给几顿饱饭就能够换一个,太划算了。

    他们死的倒是痛快,造成的损失却要兴汉盟来承受,所以刘信启再也不打算直接使用这些老式官僚了。

    “各方面的原因。粮食、火药、可用的治理人才等等,都限制着我们继续西进的步伐。稳扎稳打一直使我们兴汉盟的发展策略,也是我们兴汉盟一直以来不吃败仗的最根本原因。”旅长已经是最高层的将领了,需要战略思维,所以刘信启解释的很详细:“若是直接向西,攻占到洛阳、长安,我相信你们可以做到,可是到时候我们治理地方的时候无人可用,必然会左支右拙,出纰漏就会成为必然。”

    越接近魏县,流民越多,到魏县城下的时候后,远远的可以看到,魏县已经被流民围住了。破烂窝棚一眼望不到边,还有许多流民甚至连个窝棚都没有。

    之前在京东西路尝试使用了一下,简直惨不忍睹。

    用粮食引导,就是在边境线上设置施粥点,然后一路上连续施粥,流民就会一直跟着活路(吃食)前进。

    在京东西路尝试使用老式官僚的一段过度期,让大理院的督察部差点忙疯了。

    “怎么有这么多人?”刘信启问道。

    高丽和倭国地小人少,粮食可出口量有限,面对上千万人口的兴汉盟,杯水车薪。

    “边境线太长了,无法将安置点设置在边境,只能在边境做引导,用粮食将流民引到魏县集中处理。”武南担心刘信启误会,及时介绍道。

    “既然如此,大名府路我就放心交给你了。”

    好多官僚都没有机会进入学院进行改造就直接被砍了脑袋。

    “对,江南的南赵朝廷对我们也是百般提防,粮食不好买了。”刘信启回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