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炉冶之门》
第(2/3)页
“进来。”
书记穿着一件白衬衫,端了杯茶,站在大窗旁边。门对面墙上是一幅字画,办公室桌在挂字画的右侧,桌后是一棵青松。
“书记好,我是文广旅局的小高。”
“嗯,小高啊,文笔很不错。”
“秦书记过奖了,我也是乱写的。”
“乱写?你这小子,乱写啊。那篇《楼墨县:土疙瘩成土黄金》你是胡诌的吗?”书记口中的“土疙瘩”是楼墨县的麦冬,这是种常用的中药材。据记载,楼墨县种植麦冬的历史已有500多年,产量占全国70%以上,是楼墨县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自上任后,秦泉着力将楼墨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麦冬产销基地、川麦冬集散中心。省上分管农业的领导看到这篇文章后,专门下来调研楼墨麦冬发展情况,对麦冬产业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秦泉就这样知道了高淄的名字。
“没有,没有。”高淄意识到自己谦虚过了头,没想到书记居然看过自己写的文章,“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楼墨麦冬的销量非常好,是咱们县补齐产业单一短板、优化结构的好契机,于是深入了解了一下。”
“不错,小高。对咱们县大政方针还是比较了解,党委想让你去组织融媒体改革工作,你意下如何?”
“融媒体改革主要关注的是网上、网下舆论以及民意问题,在我看来,县级媒体融合势在必行,现在大家都在用APP,通过网络发表意见、情绪,只有我们进入他们的传播领域,才能占领舆论高地。”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高淄不自觉地话多了起来。为了评职称,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县级融媒体发展趋势》的论文,因此,对业内的发展趋势、情况比较熟悉。
“好,那就这样,具体情况李部长会给你说的。”秦泉把水杯放下,“去把老阙喊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