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筹备封王-《季汉大司马》


    第(2/3)页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孝直所言多偏颇,巴蜀离吴楚有千里之遥,今不以严法治之,待二州人士恃骄而纵,再治以严法,多有怨言,此将大不利主公。今让公清善断者为刺史,梁蜀人士或会生怨,但从长久观之,则是大利我国。”

    当然诸葛亮还有一点没说,得其上者得其中,如果治法过严,引起大的动荡,亦可换上手段温和的刺史。但若直接让手段温和的刺史上位,怕就难行严法。

    “且如孔明所言!”

    刘备捋着胡须,说道:“今治二州,当以公清善断者为刺史。然孔明可有人选?”

    “徐君元直、顾君元叹、潘君承明,此皆可为州刺史之人选。”诸葛亮推荐道。

    “元直、元叹、承明?”

    刘备斟酌几许,说道:“元直随孤征战多年,尽力劳力,可任益州刺史;承明为荆楚上卿,执法公正,可为梁州刺史。元叹,孤另有重用。”

    “二州治下郡守官吏,由孔明与诸卿多加斟酌一二。”

    “诺!”

    顺江直下,船至江陵,王粲所献文书至。

    庞统将文书递上,说道:“主公,武汉来书,请主公择选王国号。”

    “王国号?”

    刘备将手中的封赏名单合上,拿过文书浏览。

    庞统坐到榻上,说道:“主公,武汉中枢众卿议有三国号,一曰武汉国,二曰楚国,三曰汉昌国。武汉国,取自武汉郡之名;楚国,来自楚地;汉昌国,取自汉室昌盛之意。”

    “汉昌国?”

    刘备疑惑问道:“今无汉昌郡,何来汉昌国?”

    庞统解释说道:“众人以为武汉之名,兵戈之意太重,不利主公文治人和;时又议楚国,或有人以为自前汉以来,楚王多有不祥,今不利国运。”

    “众人争论不休时,王君以为主公既以兴复汉室为己念,何不如取汉室昌盛之名,改武汉郡为汉昌郡,国号汉昌。”

    两汉之时,双字王与单字王并无区别,淮南王与齐王、楚王也无高下之分。故而看主君意愿,或是受封之地。除了以上三者之外,亦有吴、越、荆等国号,但皆被否决。

    其中不乏有人竟敢建议刘备学刘邦,以汉王为国号。当然这个不切实际的做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众人反对。

    刘备犹豫半响,选择了个自己喜欢的国号,说道:“众卿所言多是有理,汉昌之名,利国兴汉,可以此名为国号。”

    “诺!”

    庞统躬腰告退,说道:“统立即书信与武汉,让众人以汉昌为国名,草拟文书,更替郡名。”

    “且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