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3章 抢婚-《一树相思两闲愁》


    第(1/3)页

    李昊一打眼便认出了为首那人。见是勾乙,李昊乐了。

    若有了快马助力,何愁追不上蒙面人?

    可只须臾的功夫,李昊那股子兴奋劲儿又被压了下去。

    勾乙是来报信的。皇上已然知晓李昊不在天牢,此时正在自己的东宫大发雷霆呢。

    听说自己老爹去了东宫,李昊的脑袋登时就嗡了一声。着实是好一会子,才缓过神来。

    “赶紧回去吧殿下。好好认个错,圣上兴许会从轻发落的。”

    龇牙咧嘴的捂着还在渗着血的屁股,勾乙强忍着疼痛,谏言李昊速速回宫。

    “舅父不是去了相国寺吗,我爹怎么还是不依不饶的?”

    “阁老是去了相国寺,还是跟着皇上一起回来的。坏就坏在阁老替您保证的太好,皇上竟亲自去了天牢。可看到的却是件衣服和那首不成体统的酸诗。”

    “……”

    言语间,勾乙从怀里掏出张黄纸。

    “您自己看看吧,这是臣照着原文誊写过来的,一字不差。”

    “……”

    老爹既然还是怒火未减,就说明自己那点心酸也没能得到理解。想到这,李昊本就低落的心情便更加的低落了。

    那可是他憋了好多年的肺腑之言,鼓着莫大的勇气才写上去的。

    “您倒是写几句悔过自新的话呀!这当口,您写这些,圣上能看得下去嘛!”

    打开黄纸,勾乙点指着上面的行行小子,皱皱着眉头。

    “咱做事能不能思量一下呀!不是臣说您,这当口,您往墙上提的哪门子酸诗啊!”

    “本宫就是觉着憋屈,觉得冤得慌才写的。”扁着嘴,李昊憋屈的道。

    “臣下倒是知晓殿下心系社稷,关爱百姓,可大臣们知道吗?圣上知道吗?”

    “本宫不用他们知道!压根也没想他们知道!”

    想想那些个摆着臭脸、敷衍自己的学究们,李昊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一把便抢过勾乙手上的黄纸,团了个实诚,甩在了街路上。

    晋宗严格,对太子要求也很高。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学习很多东西,学不好就惩罚。动辄关进小黑屋,密闭思过。

    李昊提出的问题老师们答不上来,老师们讲的李昊还没有兴趣。久而久之,李昊便对学问产生了腻烦。学究们也都带着‘孺子不可教’的心态,应付着差事。

    就这样,本来会的东西李昊也谎称不会。如此恶略循环了数年,顽劣的帽子便扣加其身。

    李昊生就倔强,骨子里压根就没有‘认错’这两字。类似白日里冲着御辇内的晋宗高喊着‘知错’,简直就是底线了。

    也正是因为这点,李昊才觉得委屈。

    “本宫都当众认错了,他为什么不依不饶?”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殿下!您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人们有个通病,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却看不见旁人的苦心。

    他以为,他当众认错,已经是低气的不能再低气了。岂不知,他认的这点错,都及不上晋宗苦心的一角。

    天底下没有一位父亲不是望子成龙的,更何况是一国的君父晋宗了。

    李昊惊銮驾,拦御辇是个什么罪过?岂止是关进天牢那般的简单?

    可是李昊非但不解,还一肚子的委屈,还打天牢逃出来了。晋宗又怎么能不气?

    岂止是气,简直就是暴跳如雷!

    不然,勾乙怎么能这么害怕?弄不好,他也是要掉脑袋的。

    其实这许多年,晋宗还真就误会李昊了。

    李昊并非人们传言那般的顽劣。

    他很温良,也很聪慧。还每每打着外出赏玩的名头出去接济百姓。而且用的都是自己的钱粮。

    但是,李昊嘴硬,从来不与旁人提起。因为救济百姓的事还得罪了很多人。

    就是那些雪片一般的劄子,才使得晋宗误解李昊。

    那么问题来了。

    李昊一不接受贿赂,二不搜刮民财,吃穿用度统统都是来自宫中,又是打哪来的私钱呢?

    别忘了他有双天眼。

    识别玉石,弄些钱财可是不在话下。

    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恰是因为这个,他才被贴上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成日里出没花街柳巷的混蛋标签。

    玉石虽然珍贵,但却不能流通使用。只有换取银钱才能实实在在的帮到穷苦百姓。

    基于如此,李昊才把目标锁定在达官显贵一掷千金经常出没的花街柳巷,不顾身份颜面的兜售自己的玉石。

    既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也认得李昊。但是居于影响也都是闭口不言。

    有的竟还为了巴结,故意多给他些银两。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昊才得罪了那些人。

    这原因嘛,笨想都能猜得出。无非是那些多给他银两,故意卖好的人有求于他,他装傻不认罢了。

    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夹杂人情的买卖,李昊为什么非得要领情?

    还有一次,李昊生病了,不能亲赴叫花村接济穷苦的百姓,就叫陪臣勾乙代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