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三国十大谋士(三)-《三国之无限乱入》
第(2/3)页
2.兴平二年,沮授利用军阀乱长安的机会再次劝袁绍迎接献帝以号令天下,可随着平定河北的顺利,袁绍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加上郭图审配的短视和搅局,沮授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再次流产,随后新加入曹操阵营的荀彧提出了相似的战略,曹操也皆由荀彧的战略布局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这次劝谏失利标志着沮授和袁绍的蜜月期结束,也标志着沮授悲剧的开始。
3.袁绍将四子分别分封四州,沮授料到此举必会造成后期的祸起萧墙,极力反对,袁绍不从,后果然袁绍死后,二子相争,中沮授预言。
4.袁绍欲与曹操决战,沮授和田丰清晰的洞察剖析了当前局势,反对袁绍攻打曹操,从各个角度论证了官渡之战于袁绍的不利,建议袁绍利用厚实的家底和地理优势打持久战,同时分兵骚扰疲敝曹操,拖垮曹操。在郭图审配的疯狂叫嚣中和袁绍盲目自大的心态下,袁绍再次拒绝了沮授田丰之谋,并将沮授的军权一分为三。
5.官渡之战,沮授迎来了悲剧的高潮。袁绍派颜良为主将攻打曹操,沮授识人,道:“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袁绍不从,结果颜良被荀攸设计斩首;授再劝袁绍打持久战,袁绍恼羞成怒,不从,启用文丑,再次被曹军大败斩首,连损颜良文丑,袁绍已经输红了眼。
6.袁绍主力欲渡河,沮授建议袁绍慎重,留屯延津,分兵官渡,形成相互呼应之势,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一计没有为沮授带来最后的希望,没有挽救袁军的命运,却带走了沮授最后的一点兵权——再次拒绝了沮授的建议,并开始把沮授打入冷宫。
7.沮授在失败前的最后关头,为袁绍献了最后一计,派蒋奇奇袭曹操后方,断其粮道,并提醒谨防曹操奇袭乌巢。袁绍一如继往的选择了“拒绝”。结果与陈宫一样,沮授成了曹操的阶下囚。
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沮授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
面对曹操的惜才招降,沮授慷慨陈词:“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
于是,一代忠烈,河北义士沮授慷慨赴死。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沮授也一如继往的孤独的葬在黄河边上,行走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边缘,被人们忽视,遗忘。他本有可能达到荀彧的高度,但他没有,因为他不愿背弃那个初次见到他就“喜曰:'此吾心也’并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的袁本初,也不愿意背弃生养自己的河北冀州苍凉的故土去投靠所谓的明主。
综观沮授悲剧的一生,作为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和谋士,战略一流,战术出色,只是择主不当,断送了沮授本应该辉煌的一生。袁绍若是在官渡随便听取沮授一计也不至于败的如此彻底,可他一个都没采纳,被郭图审配蓬纪之徒迷惑了心智,断送了基业,可悲可叹。这影响了沮授的成就和我对他的排名。
八、程昱字仲德——————宁折不弯,刚健多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