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全面建设-《三国之无限乱入》


    第(3/3)页

    周瑜想了想道:“瑜有一计,愿献与主公。”

    “吾便知道公瑾有谋,不知公瑾所献何计啊?”徐珪听了笑道。

    周瑜说道:“好在重斧部队规模不多,主公可配以每人一士兵执盾保卫,如此便攻防一体,大大提升重斧士生存率,主公看此计可好?”

    徐珪猛地拍掌称赞:“公瑾真乃重斧军之救星也!”

    当即找到杨志,调来五百佩剑执盾的士兵保卫重斧兵,并命名为“团牌手”,乐的李逵哥哥长哥哥短,徐珪指着周瑜笑道:“李逵兄弟,这方法是公瑾想出来的,你要谢就谢他吧。”

    李逵走过去搂着周瑜,豪放无比地大笑:“小兄弟啊,俺铁牛在这边谢过了,你是俺这五百人的救命恩人呐!”

    周瑜莞尔:“将军客气。”

    军事方面的规划算是初步解决了,只是水军方面迟迟未能实现,主要船只稀少而且水战将领暂无;内政方面在包拯和和珅的管理下,百姓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只是府库严重空虚,军士可用粮草只能维持一个月,徐珪不禁愁了起来,便找包拯商量对策。

    包拯建议:“距离粮草收割尚有时日,在下建议可兴兵攻打山越,夺取粮草。”

    和珅也点头称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和珅已变成合格的“小秘”,对包拯的决断几乎是言听计从。

    旁边的周瑜听了忙道:“不可!如今我军初步练成,自保有余,山越之地崎岖不平,地形复杂,若出兵则力不从心,只怕未能攻破山越我军便已死伤惨重。”

    徐珪皱眉问道:“那公瑾可有良策,若不解决粮草问题,我军如何发展?”

    周瑜想了想,拱手道:“在下可推荐一人,此人家财万贯,广有良田,且为人仗义,乐善好施,吾与他结交甚深,想必不会驳我请求。”

    徐珪大喜,忙问道:“不知公瑾所荐何人?”

    周瑜答道:“此人素有名声,乃临淮郡东城县人,姓鲁名肃,字子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