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征兵-《当我爬出青铜棺》


    第(3/3)页

    而这支新军的军权被他完全捏在手里,若不是陈国来袭,他可未必有征兵的机会。

    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白应武,他们都会觉得这样是在耗损国力。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他有理由,而且是名正言顺的拥有了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军队!

    就算陈国被打退了,他也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常驻士兵,可以说,他终于不用在左军和右军的牵扯之中稳固自己的王位。

    更何况,那两支军队,他并不放心。

    现在只要度过这次难关,他白伯贤的君主之位,将无人可以动摇!

    看完了各地长官呈给他的奏表,白伯贤又拿起一分前线刚刚送回来的战报。

    那日他询问白应武前方战事如何,白应武说寒城尚可坚守,只是一战下来伤员有很多,急需药材和医官。

    而且因为右军的到达,寒城的粮食也有些不够,他们的粮食原本能坚持三个多月,但是因为多了一万人,只能坚持一个多月了。

    而且开战那日,被摸进城的陈国军队烧掉了两个粮仓,损失惨重。

    右军的随军粮草并不能支持他们长久的作战,还需要白都的调度。

    至于白伯贤所说的是否可以议和一事,白应武表态万万不可以议和。

    还有三个多月就是隆冬,到时候陈国不战自退,只要能坚持三个月,陈国的大军自然会消耗掉陈国无数的资源,想要再次组织这么大的一次战争,还需要两到三年的准备。

    那时候白国只要屯兵屯粮,陈国将无可乘之机。

    白应武没有表达出来的是,陈国这次发兵还是因为徐定邦战死沙场的缘故。

    再过两年,阿凝将不比她的父亲差。左军右军只要安稳联手,陈国根本吃不下他们。

    这些只能白伯贤自己去领悟,白应武不能表达出他已与右军主将达成共识,这会让白伯贤更加的猜忌他。

    他自是无所谓,可若是白伯贤做出什么不明智的决定,那么陈国一定会趁着白国内部不稳再起战端。

    战争,是无法承受之重。

    白伯贤将手中的战报扔到一旁,有了新军他就有了底气。议和,他也不愿意议和。

    作为弱势的一方,议和就代表着要接受屈辱。

    他想要做一代明君,而不是史书上屈辱求生的国主。

    与大人物们心忧天下事不同,在这场席卷两国的战争风暴之中,还有一个个小人物们。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忧虑与难题,而被特赦回到朔城的白生平,遇到了他的难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