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三月中旬。 正是大地回暖,春耕正忙。 百姓们关心今年是否能够风调雨顺,是否能够获得丰收。 襄阳城郊。 “俺听说啊,沔阳那边搞了个什么曲辕犁,那耕地可快了。” “啊?谁搞的?” “听说是什么……中华居士。” “中华居士?好大口气!那犁当真好用?” “好用的很!听说啊,就算没有耕牛,用人拉也快!省了好大力气!” “哦?” “反正……就是那个什么这个犁啊,它不是直的。” 一名老者翻了个白眼,而后看着自己的田地,前些日子刚撒了种子,这些天已经有小苗冒出,所以,得看着些,防止有鸟雀光顾。 “俺还听说,昨日城里的那些读书人,都要去为难那个十三岁的小先生呢!” “那小先生干嘛了?” “哎呀,小先生被州牧征辟做官了呀!” “哦,那就难怪了。” “也不知道这小先生到底怎么个厉害法!能让咱们将军都请他做官。” “你啊,还是赶紧看好地吧,那边有麻雀呢!” “哎,哪儿呢?哎哟!那鸟贼,别吃我稻谷!走走走!” …… 黄月英坐在马鞍上,极目远眺。 成片成片的农田,都长了绿芽,田间偶有老农追赶驱散鸟雀,保护幼苗。 看着襄阳城外的这些望不到边的土地,看着这些百姓们仍用撒稻法种田,看着他们赶走鸟雀,看着他们眼中对今年充满着希望,她便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这年代,种田者吃不饱饭,采桑者穿不起罗绮。 但偶尔,又觉得这个时代在某些方面比后世要强。比方说,这里不会说不允许他们自己建房子,又想起后世那可怕的车贷房贷……几乎压弯了两个人的脊背……略叹一口气。 总而言之,很矛盾。 今日她是出城来看看附近百姓春耕进度的,若差不多了,学宫建设也就可以开始了。目前看来,的确差不多了,已经可以开招人手了。 “阿楚何故叹气?”甘宁骑在马上,问着自家义妹。 “兄长觉得,这些耕种者,有恒田者几何?佃农几何?” 甘宁思考了一番,而后摇头,“襄阳城内世家大族林立,而能谓之为世家大族者,无不是数千乃至数万亩田产。是以,这些田产,当多数是他们的,而城外这些老农,当多数是佃农。” “正是如此啊。农民吃不饱饭,采桑者穿不起绮罗,兄长觉得……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甘宁摇头,“何其难也。” “是以,上下求索罢了。”黄月英呼出一口气,“走吧,回去了。” “好。” …… 回到刘表送的宅邸之中,黄月英看着这些端茶送水的仆从,并无异色。 她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很多东西。 “郎君。” “郎君回来了?”路上的仆从纷纷问好。 “对了,张叔,”黄月英叫住了姓张的管事,“今日不必准备晚食,我要出去一趟。” 她刚到襄阳的时候,就带了庞山民的书信,派人送给王璨,主要是想打听一下张仲景的事,约定的是今日下午。 “诺。”张管事应下。 回到书房,黄月英看了看甘宁,“兄长,如今春耕即将结束,至各地建造工坊之事,我也已经与我姨丈说过,劳烦请你派人回沔阳一趟,派出四支队伍,护送宋叔他们前往各地寻找合适的工坊地址。” “明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