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周氏兄弟,不敢有任何动作,否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荆州大军。 看着春日带来的勃勃生机,黄月英骑在照夜身上,心中舒适了不少,昨夜……她几乎一夜未眠,她这人,见不得不平。 “阿楚,今日心情可好些?”甘宁笑着问。 “嗯,好多了。”黄月英点头,“抓紧赶路吧。” 她知道如今民生多艰,百姓水深火热,可她如今实力过于低微,能做的太少,再见到这些,怕是会更忍不住。 是以,只得眼不见为净,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势力发展好,方才有改变世界的资格。 张机,是她此行的目标,对于这位医圣,当然也会是她阵营中的人。 两日后。 待她见到这位医圣时,对方正在一破落的小屋之中,为一老者诊病。黄月英也没打扰,只是带着黄峻与甘宁默默的在一旁等候。 张仲景其人,无论当世亦或是后世,都推崇至极,一为他的医术,二为他的品德。 如果有人真的了解过这位先生,那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黄月英,同样如此。 “肢体关节疼痛,今以膝、踝为甚,屈伸不利,痛不可触,又有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舌苔黄腻,脉滑数。”张仲景摸着病者的脉象,也摸着自己的胡子,而后收回手,“此为热痹。” 黄月英则是思索了一番,大概听懂了,说的是这个病人,是膝盖、踝部疼痛,且屈伸也不利索,痛的不能碰,还有发热出汗,口渴心烦,在中医上,称之为“热痹”,是痹痛的一种。 “先生,那以何方为宜?”身旁,一名年轻人问出声。 “阿韧以为何方为宜?”张仲景则是笑着看向身旁的年轻人,问道。 “宜清热通络,疏风祛湿。”名叫阿韧的年轻人想了想,道。 “是,那以何方呢?” “防己、杏仁、连翘、半夏、蚕砂、山栀加减?” 听着年轻人的回答,黄月英又很快在脑海中搜索出了一个类似的方子,名宜痹汤,还要再加上几位药,确实是对热痹的。 “需几剂药?”张仲景又问。 年轻人思索了一番,“若这位刘老丈这般厉害的,或需服药月余……” “耗费几何?” “一月用量的话,约需一千余钱。” “刘老丈家中可有这许多钱粮?” 年轻人摇头,看着这家徒四壁的破屋子,他随便想想……这位病者也不会有一千多钱。 “那如何是好?”张仲景循循善诱。 “徒儿不知。”年轻人低头,有些羞愧。 张仲景微叹一声,笑着,“无妨,阿韧学医时日尚短,不急在这一时。” “多谢先生。”年轻人松口气,“那……先生觉得,以何方为宜?”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或可称之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张仲景想了想,道。 年轻人则是思索了一下,“此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如此复杂吗?” “喝了再看。”张仲景笑着,提笔开了方子,用的,却也是楚纸。 黄月英见此,有些欣慰。 而那叫阿韧的年轻人接过方子,便从门边的大竹筐之中,找到这些药,而后为那刘老丈煎药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