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尤其是张文瓘,他是太子左庶子。 在这件事情当中,他竟然只是免去了太子左庶子之职,完全是平安落地。 当然,这和他当年被东宫的人构陷有一定关系。 再来就是他及时的切割了和东宫的关系,虽然任职太子左庶子,但和东宫事务牵连甚少。 皇甫公义在这件事情上有责任,作为真正的东宫大管家,他对太子谋逆竟然一无所知,罪责不小。 李绚也没有想到,皇甫公义竟然对太子谋逆真的一无所知,在东宫被抄之时,他还带着大批东宫官吏在河南道清查隐田。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审问才得知,这些事,东宫上下知情的所有人,全部联手起来隐瞒皇甫公义。 这里面究竟是不信任,还是怕牵连,就不从探究了。 反正皇甫公义虽然前途尽毁,但也算逃过一劫。 至于其他人等,真正涉及的一十四人,已经全部被诛杀或自尽。 下面的完全不知情的东宫官吏,全部被无罪开释。 李绚一阵感慨,好在他在之前就已经辞掉了太子右赞善大夫的职位,所以没有丝毫牵连。 运气最好的,是张大安。 张大安因为张文瓘一案,替东宫承担了责任,被贬为昌州都督府长史。 之后的事情他一无所知,也无责任。 李绚是真的好奇,这件事情当中,李贤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要暗中调动昌州的兵力。 不知道他是不信任李绚,还是说因为昌州正在战时,所以想调兵也没法调。 不管怎么,这件事并没有牵连到李绚,但…… “……降曹王李明为零陵郡王,送黔州安置;除蒋王李炜为庶人,送道州安置。”赵仁本面色冷肃的看向诸王。 “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韩王,滕王,嗣郑王,越王,还有李绚,全部躬身领命。 赵仁本重新拿过一份圣旨,继续说道:“传召,三日之后,回城长安;八月二十,于长安南北郊,摆设祭坛,谨告天地、宗庙、社稷,八月二十三日,议立新太子。”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再度跪拜在地。 不少人下意识的抬头,皇帝没有直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是想做什么? 难道说在皇帝的心里,根本就没有要立英王为太子的打算。 李绚沉沉的低头,心中冷笑。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这么做,绝对不是说不立李显,反而恰恰相反。 他这么做,是要看看,朝中究竟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大声的去支持李旦。 那日在嵩山之上,李治就已经透露出要立李显的意思,他也赞同李绚说的,李显性子绵软的定论。 所以这个时候,不管是谁跳出来大声的反对李显,支持李旦,都是皇帝最后下狠手打击的对象。 不仅如此,其他人,这个时候使用皇帝看不过的手段去针对李旦,一样要受到打击。 李显的身边,绝对不能出现心思阴狠的人物。 起码现在不行。 谁这个时候表现出太强的掌控力,一定也会被皇帝和武后打压。 他们明显是在吸取李贤时期的一些教训。 …… 李绚跟着郑王李敬的身后,缓缓的往外走。 刚刚出了承天门,就看到一大堆金吾卫搬运着一件件盔甲,出现在端门之外,走上天津桥,来到天津桥南。 随即,一大堆精良的盔甲被堆放在一起,然后无数的火把扔了上去。 火焰骤然蒸腾,三百副精良的铠甲,就这么在众多刚从皇宫出来的百官诸将和诸王面前,被焚烧的干干净净。 李绚心中轻叹一声,皇帝这是在警告诸人,同时也是在提醒诸人。 东宫之事,到今日,彻底了结,任何人不要再攻讦太子。 但事情哪有那么容易。 这件事情,李绚不会让它就这么结束,李贤也不会就这么让它结束。 “二十七弟!”李敬忍不住低声看向李绚。 “十一兄长。”李绚忍不住摇摇头,看着李敬,眼神警告。 “今日各自回家之后,紧闭府门,不要和任何人接触。”韩王李元嘉低沉的声音在前方响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