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么东宫明年所行之事,便能够一切了然之后,再来请王叔计较。”李显说完,松了口气。 “如此,臣便先告退了,其余诸事,殿下随时唤臣便可。”李绚沉沉的躬身。 “也好,孤也好好的思索王叔所说之言。”李显站起来,拱手道:“王叔慢走。” “臣告退。”李绚后退几步,然后转身走出了明德殿。 …… 看着李绚离开的背影,李显轻神色肃然。 经过李绚这番指点,李显对于早先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都有了清楚的看法。 其他不说,光是韦氏,为什么武承嗣三番五次针对韦家,皇帝也不闻不问,原来都是外戚间的斗法,根本不涉及外面。 转过身,李显朝着后殿走去。 行走之间,李显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虽然李绚替皇帝讲述的平衡理论,已经十分到清晰,但在有意无意之间,李绚还是漏了两个最重要的人物没提。 母后和他这个太子。 在皇帝的天秤之后,母后真正的位置,其实是和父皇站在一起,平衡天下的人。 也怪不得皇兄当年编撰《后汉书》,最后的结果却是那么凄惨。 因为母后一旦倒下,等于父皇也一样倒下,所以在最后时刻,父皇才没有站在皇兄那一边。 李显想到了李绚,当年李绚三番四次告诉李贤,能修《汉书》,而不去修《后汉书》,便是因为《汉书》的根本,在于藩王,世家,寒门,外族,更加的宏大,更加的为帝王之书。 将来,李显他自己如果代替父皇成为了那个支撑天下的人,那么母后就要移到天秤的右侧,弱化她的权利,但是在关键时刻,又能出来鼎力支持。 至于韦家,李显的确想过要重用韦家,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的确有失偏颇。 而按照李绚的说法,李显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从现在开始,拉拢宗室边缘子弟。 就比如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义琰,还有彭王府长史李昭德。 类似这种人,才是李显短时间内可以真正信任的。 …… 深吸一口气,进入后院,抬眼,不知不觉中,天空已经满是雪花。 李显轻声的自语道:“父皇,在你的天秤上,儿子又处在哪个位置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