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御史大夫崔谧站出拱手:“殿下,此罪太过牵强严苛了。” “御史大夫所言的确有理,朝廷是不管弃地不种的,只要能够在秋后交够足够的赋税就足够了,但是这些人是不交赋税的,也就意味着他,朝廷没有办法约束他们。”苏良嗣走出,平静的看着崔谧,眼神冷峻。 “也不一定就没有办法,是吧,窦县令。”狄仁杰站在一旁,轻轻的开口。 窦驰勉强笑笑,这种时候,没有他开口的地方。 崔谧顿时皱起了眉头。 狄仁杰这话是不错,因为地方功勋贵戚,难免有触犯律法的地方,真要死死的纠察,谁也免不了要倒霉。 段宝玄明显是要支持李显,以他刑部尚书,前大理寺卿的身份,真要介入,怕是麻烦不小。 “何必争呢。”刘仁轨终于开口,众臣同时转身,拱手看向刘仁轨。 刘仁轨则是转身看向李显,拱手道:“殿下此番作为,除了贺陛下封禅大典以外,恐怕也有担忧今年夏秋洪涝会伤及农粮的缘故,故而才要求尽可能多的多种粮,这样一旦有灾,长安洛阳,也能有足够的粮食度过灾年。” 李显抬手,恭敬的对刘仁轨说道:“孤只是担心。” “殿下所思所想无差,既然如此,那么便直言行令,令雍州,华州,陕州,洛州各地,今春今夏全面备粮以防洪涝,担忧懈怠者,不论官府还是功勋贵戚,一律重罚,没收田产,褫夺爵位,概不宽恕。” “便如左相所言,东宫,司农寺,雍州府一起上奏,阁部审核下行。”李显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喏!”群臣同时拱手。 李显目光落在窦驰身上,开口道:“武功县耕作牲畜不足,东宫出一笔钱,购买牲畜借于武功县,秋收之后收回,若有短缺,武功县补足。” “臣多谢太子殿下。”窦驰脸上顿时满脸欣喜,李显虽说要收回,但也不过是为了避免浪费和私挪,这是好事。 “嗯!”李显点点头,看向何以求说道:“武功县位于渭河上游,水浇之事亦是重要,都水监派一人等协助。” “喏!”何以求拱手。 李显转头看向崔谧,说道:“武功县诸事繁琐,御史台派人监察。” “喏!”崔谧顿时苦涩,同时拱手道:“殿下,御史台人手不足。” “调人吧。”李显侧身看向毕憬,思索着说道:“孤记得毕构做秘书郎也有两年了吧?” “是!”毕憬惊讶的拱手。 “御史台调毕构任监察御史如何,孤记得他的资格够了,当年又是榜眼。”李显平静的建议,目光却直直的看向崔谧。 “是!”崔谧嘴角微抽,眼底苦涩。 毕憬以寒门之身任户部郎中,本就是天后提拔,其实哪怕没有太子这么说,崔谧也会给毕憬这个面子。 更别说毕构是太平公主推荐的人选,他本身就早有定论,只待过些时日调动而已。 只是现在太子突然插了一手,让他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李显轻轻笑笑,随即满脸肃然的看向众人说道:“今年洪涝,虽然是在太史局预测当中,但到现在,太史局也未有更改,各司要全面做好防洪涝准备,中枢也当下令各州县照令行事不得延误。” “喏!”群臣同时拱手,神色肃然。 就在这时,“啪嗒”一声,一粒水珠突然从天际落下,砸在地上,瞬间裂开。 四周的老农突然传来一片欣喜的欢呼,而群臣却早已经是面色肃然。 今年,怕是风雨之年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