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半夜三更,皇帝手诏-《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3/3)页

    李绚摇头,诚恳的说道:“自从太子入东宫以来,诸多职司,都是从外面调入东宫,若是苏兄能够开这升任先河,那么东宫的宦途,便会像流水一样转动起来,人心也会更多的聚集在太子身边。”

    苏良嗣轻轻点头,李绚的做法的确是老成正途。

    你如同当年的雍王府长史刘祥道,刘祥道便是从雍王长史,直接升任刑部尚书,然后升任尚书右仆射,最后在皇帝泰山封禅时转礼部尚书,陪同皇帝献祭泰山之后,转年便乞骸骨致仕。

    有刘祥道作为先例,后面的皇甫公义等人,才会牢牢的聚集在李贤身边。

    如今李绚推苏良嗣也是一样。

    甚至苏良嗣还能看得到,将来一旦皇帝有事,太子继位,太子詹事姚令璋入政事堂为相,他做六部尚书,再加上一个太子妃族人的礼部尚书韦待价,彭王舅父兵部尚书欧阳通,太子立刻就能掌控六部一半的力量。

    这才是李绚真正算计,真正的老成谋国之策。

    “如此,多谢王爷了。”苏良嗣对着李绚沉沉拱手。

    李绚笑着摇摇头,说道:“这是太子的温厚,只是这些方面,殿下有些不大敏感,日后还望司马和长史多加提点。”

    “喏!”苏良嗣认真拱手,李绚明天泰山封禅之后,就会离开洛阳,返回蕃州,东宫的事情他就介入不到了。

    而且看如今情况,他也是没多少心思太介入。

    “如此,那么绚便告辞了。”李绚转身,对着苏良嗣沉沉拱手,神色真挚。

    “王爷放心,东宫诸事,良嗣会安排妥当。”苏良嗣拱手回礼。

    李绚笑笑,然后转身离开。

    苏良嗣一直在后面看着他的背影,许久才一声轻叹。

    苏良嗣明白,别看如今东宫贤才不少,但在关键时刻,真正能够顶上去有用的,只有他和李绚。

    他明白这一点,李绚也一样明白这一点。

    ……

    夜色深沉,烛火明亮。

    李绚一个人坐在书房之中,小心的整理着一些文案。

    这其中的很多消息,会趁着夜晚,坊门关闭,人心松懈之际送出去。

    在皇帝很有可能会病逝的前夕,李绚有很多事情要做。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

    随即,李竹沉声在门外说道:“王爷,宫中来人了,有陛下手诏。”

    李绚猛然间站了起来。

    皇帝手诏,怎么这时候来了?

    李绚的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冬日,皇帝下旨,让秘藏在嵩山当中的他,返回洛阳,直接抄了兵部侍郎萧德昭的家的事情。

    难道说,如今又要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