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绚的话说到这里,殿中很多人都不以为意。 李绚看着陆元方继续说道:“其实长安百姓,不,雍州百姓并不缺粮,但在秋税之后,粮食就有些不够了,到时,我等就需要将从剑南道运来的粮食中,拿出一部分去赈济灾民,如此一来,平定中原的事情就要耽搁。” 殿中不少人,这个时候,都在认真的听着李绚的话。 其实长安的粮食,并不缺。 长安道粮食如果全放出来,足够长安百姓用三年之久。 但问题是这些粮食大多数在世家手中,想要让这些世家放出粮食来救人,怎么可能。 在粮价高的时候,强行征收赋税,然后官员世家上下其手,最后真正能够到朝廷,到李绚手中的少之又少。 之后,李绚又必须用军粮当中分出一部分去赈济百姓。 他收上来的秋税,还没有自己拿出去赈济百姓的多。 所以干脆,李绚也就不收赋税了。 没有了赋税,百姓手中自然有粮,粮价也就自然而然的降了下来。 当然,秋收之时的粮荒之时,是粮价最高的时候。 惯会有那官员世家,去哄骗百姓在这个时候去购粮,毕竟有些时候,即便是秋收之后,粮价也未必会降下来。 秋税历来是整个天下最牵扯人心的。 一个不好,搞的家破人亡也是常事。 所以,被人恐吓哄骗,最后在秋粮上市之后,粮价许久不降也是常事。 人最怕没有希望,恐慌之下,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卖儿卖女也是常事。 但现在,李绚直接免了雍州府一年的秋赋,百姓的希望一下子就来了。 哪怕秋荒之时,能看到未来秋收之后的美好景象,这时,就算是再艰难,咬一咬牙就过去了。 如此一来,粮价很难上得去,说不好会加速的下跌。 粮价跌的越快,买的人就越少。 这样一来,世道会越发的平靖,百姓也会越发的安定。 这才是李绚所想要的。 这样,既收拢了人心,又免了中间的折腾损耗。 何其美哉。 自然,有人得利,也就有人受损。 一直趴在赋税之上吸百姓血的官吏,还有通过抬高粮价剥削百姓的世家,都会有极大的损失。 而那些人,又和如今朝堂中的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绚心中冷笑。 …… 抬起头,李绚平静的看向众人说道:“如今之时,平定洛阳是重中之重,其他任何事情,都要为其让路,诸位以为然否?” “自然如此。”韦巨源第一個跳了出来,目光凶狠的看向群臣道:“也必然如此。” 群臣目光闪烁,随即平静了下来。 韦家和杜家,是长安本地最大的两个世家。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韦家和杜家,是长安本地最大的两个豪族,他们拥有的土地是长安最多的。 然而他们为朝中缴纳的赋税却不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