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津浮桥上,李绚和李谚骑马并行。 “等到中宗皇帝迁坟事了之后,本王就奏请,太史局脱离秘书省,和都水监一起,同时升正四品下,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为诸司之重。”李绚面色郑重的看前方宫道尽头的乾阳殿。 “多谢王爷!”李谚有些难以置信的拱手,这些事情李绚从来没有和他说过。 李谚现在是从四品上的秘书少监,检校太史令。 如果太史局和都水监一样同时升档一格,不仅意味着他将升官至正四品,同时也他将摆脱秘书监,日后独立一档。 这意味着他的头顶,除了几位宰相之外,将再没有其他人,将一言九鼎。 压抑住心底的兴奋,李谚神色郑重的看着李绚:“不知王爷有何吩咐?” “天象,节气,雨水,干旱,历法。”李绚在端门停下,翻身下马的同时,说道:“本王在江南还有蕃州都有任职,发现天下节气,在天下各地都有偏差,江南如此,蕃州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想扩充太史局,重堪天下节气。” “那就是大事了。”李谚回过神,对着李绚拱手道:“天下节气,南北偏差,东西有异,皆因节气本身是从北方而生,顺而推延天下,从秦汉以来,南方教化日多,地理越发偏南,天气大异,节气不合也是必然,东西也是如此。” “所以要重新堪定,最后编订成册,传遍天下,以成历法,若是如此,史令也能名传千古,甚至超越令尊。”李绚微微拱手。 “下官可不敢做如此想。”李谚顿时苦笑,他老爹李淳风的名头,可不是那么容易超过的,不过此事…… 李谚想想,还是认真拱手道:“下官必定全力而行。” “明年开始吧。”李绚平静的走进皇城,同时说道:“明年科举之后,从科举诸生之中,找一片数算精通之人,测算天象,推定节气,再演历法。” 李谚的脚步停了下来,面色微微闪过一丝无奈。 再演历法。 节气和历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节气是为了天下百姓能更好的耕作而定,但历法,那是皇帝才能下旨重定的。 如果这样看来,测算天象,推定节气,怕也没有那么简单。 李谚心中轻叹一声,然后紧紧的跟上李绚。 他从几个月前,故意误算历法,骗武后登基称帝开始起,就已经没有了选择。 …… 李绚平静的走在皇城中,来往的官员都对李绚停步躬身。 李绚温和的点头还礼,然后转身朝左卫官衙而去。 如今洛阳城中,一切逐渐的恢复正常。 追封,论事,赏功,复位。 天下诸事皆归中枢。 中枢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各司首官鲜明,下属履职守矩。 又有王及善为御史大夫巡查各司,朝政一时清明。 六部无法解决之事,上承政事堂。 每日政事堂决议定论天下之事。 李绚虽然也每日至政事堂,但很少开口,陆元方,姚令璋,王德真,刘景先,甚至崔知温,他都很熟悉,每人在处政之时,都少有私心。 当然,崔知温相对私心要大一些。 谁让卫王和他有几分的血缘亲情。 不过这样很好。 李绚不插手介入政事,让诸相都对他很有好感,但偏偏事情处理到尚书省的时候,六部里有超过一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他的人,确保事情在执行层面不会出差错。 李绚当初拿下长安之后,就将很多他麾下的人才全部都调入了六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