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舒王李元名等人,全部都直直的看着李绚。 李绚微微拱手,然后神色郑重的说道:“据查,在四月扬州陷落之前,绛国公和文成大长公主已经先后辞世,而在辞世之前,绛国公作出安排,让扬州水师,扬州司马,绛国公麾下亲兵,各率兵朝长江入海口吗,杭州方向,还有茅山而去,各为掩护……” 李绚尽量将他在湖州查到的事情说了一遍,一直到找到了裴行俭和文成公主棺椁。 “根据地方察查,确定天子是随太师韦思谦,润州刺史韦玄福,泽王李上金等人,从海陵县出海,然后北上渤海。”李绚轻轻躬身。 “渤海,他是想要去投靠渤海高氏?”李元嘉从班列顶端走了出来,一脸疑惑的看着李绚。 “当是如此。”李绚轻轻躬身,说道:“高氏毕竟曾为太子嫔,而平原郡公也驻兵辽西。” 李元嘉转身看向身后不远处的平原郡公,右监门卫大将军高侃,直接问道:“平原郡公,高氏可有天子消息?” “未有!”高侃站了出来,然后拱手说道:“渤海没有任何天子的消息,高氏那段时间也一直在等天子的传信。” 李元嘉点点头,转身看向李绚,问道:“所以,彭王,你觉得天子现在在哪儿?” “天子出海,其实说到底,只有两条路,一条向南,一条向北。”李绚刚开口,姚令璋和王德真同时诧异的看向他,这番话,李绚之前可没有说过。 “向南,因为当时登州水师和扬州水师、杭州水师在海上厮杀,所以向南这条路行不通。”李绚抬头,看向诸王诸相,最后看向郑妃,认真的说道:“按理讲,天子应该一路前往渤海而去,但是臣查过登州一带那段时间的天气,那一阵,海上有风暴。” 一句海上有风暴,群臣顿时一片哗然。 “海上有风暴,未必一定会出事。”刘仁轨一句话,群臣顿时安静了下来。 如果说谁才是大唐军神,如今李绚已经超越了裴行俭,但如果说谁是大唐海上战神,那么便是李绚对刘仁轨也要退避三舍。 “但海上风暴,极有可能是偏离了方向。”刘仁轨盯着李绚,直接问道:“彭王,你是否觉得天子可能偏离了航向去往了其他地方?” “是!”李绚微微躬身,然后继续说道:“海上风暴,西行陆地不可能,北上没有,那么便只有偏东或者向东南。” “偏东就是安东和新罗之地了,偏东南,就是南洋了。”刘仁轨默默的说完,整个人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安东还好说,若是到了新罗之地,那就麻烦了。 新罗还好说,就那么大,大不了率军平了就是了,但若是南下南洋,天南海北,就麻烦了。 刘仁轨转身,看向郑妃拱手道:“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子下落不明,为国事计,臣请及时另立新君。” “这……”郑妃虽然知道今日很可能就要定下立李重俊为天子之事,但突然扑到面前,她还是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国事计,臣等请另立新君。”殿中群臣这个时候全部反应过来了,李重照短时间内怕是回不来了,他们已经等了八个月了,不可能再无限制的等下去了,是时候另立新君了。 皇帝,皇帝。 他们又要有皇帝来。 群臣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没有皇帝,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压力落在他们肩头,让他们时时刻刻都无比小心。 唯恐下一刻,天下再度动乱。 如今哪怕是一個一岁两个月的小皇帝,也比没有的好。 毕竟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 “叔祖?”郑妃忍不住的看向了李元嘉。 高祖皇帝之子,宗室最长,韩王李元嘉微微转身,对着郑妃拱手道:“殿下,大局如此,为国事计,臣请及时另立新君。” “为国事计,臣请及时另立新君。”李元轨,李元名等人,也相继拱手。 郑妃微微松了口气,刚要开口应下,突然想起了什么,抬头看向李绚,问道:“王叔任太尉,此事王叔怎么看?” 三辞三让。 以李重俊的年纪,自然不可能三辞三让,但郑妃却是需要询问天下人的意见。 李绚拱手,认真说道:“天下期盼,故为国事计,臣请及时另立新君。” “为国事计,臣请及时另立新君。”殿中所有武将,同时对着郑妃沉沉拱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