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礼部尚书霍王李元轨可能是唯一无法成为宰相的人,至于工部尚书黄仁素,他从来不图谋宰相。 但别忘了,还有御史大夫魏玄同,刑部侍郎李昭德,营州刺史狄仁杰,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段宝玄,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姚懿等等,想要做宰相的人多的是。 王隐客做尚书左丞还好,想要更进一步,难如登天。 皇帝要了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空了出来,就意味着,这个位置,是其他势力可以争夺的目标。 …… 坐在御榻之上,李绚目光看向国子祭酒,崇文馆大学士孔惠元,开口道:“孔卿!” “臣在!”孔惠元立刻站了出来。 李绚点点头,说道:“冀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卿亲自去跑一趟吧,安抚人心,同时以弘文馆学士贺纪,检校冀州书院院长,二卿先将冀州书院的事情先办起来,国史的事情暂时放一放,此事重大。” “臣等领旨。”孔惠元,还有贺纪同时肃然拱手。 李绚目光在群臣之中扫过,终于他开口道:“卢卿!” 卢藏用立刻站了出来。 李绚点点头,道:“卿在大理寺也有几年了,该放出去历练了,传旨,升卢藏用为太子洗马,检校国子博士,检校扬州书院院长,去给朕将扬州书院的事情处理妥当。” “臣领旨。”卢藏用立刻沉沉的拱手。 他这个原本的太子典膳丞,能够一步步的从秘书郎,尚药奉御,大理寺正,到太子洗马,如今终于一步步的走开了路。 太子洗马只要坐稳,那么将来必然是九寺少卿,甚至于六部侍郎的任命。 到时再外放一州刺史,回来,就是九寺寺卿和六部尚书,甚至宰相也未必不可能。 尤其以他和李绚的交情。 “卿在扬州之时,记得每五日送一本奏本回长安,递送到太子的手上。”李绚一句话说出,卢藏用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皇帝这是要用他做眼睛,看一看扬州,乃至于整个江南的事情。 卢藏用立刻拱手道:“臣领命。” 李绚平静的看向卢藏用和贺纪,说道:“一道的道学,一州的州学,一县的县学,甚至于繁华乡镇,乃至于人口重镇的镇学,甚至于在将来,朕希望大唐的每个村,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学堂,文治教化,有教无类,朕希望诸卿与朕能做到极致。” “陛下圣明,恩光三期,周辅四星,日月明德,表王化之源,知孝悌之本,冠映千古,仪刑四方。臣等捧戴施行,踊跃无地,无任蹈舞欣喜之至。”群臣齐齐俯首。 李绚微微一笑,不得不承认,这种马匹,他还是很开心的,他轻轻抬手道:“诸卿平身吧。” “谢陛下。”群臣这才起身。 “还有三件事情。”李绚神色肃然起来,然后认真的说道:“已经春末,户部要派员前方地方查察春种之事,今年雨重,各州必须做好准备。” “臣领旨。”户部尚书裴居道立刻站出拱手。 李绚点点头,说道:“工部,大理寺,御史台,都水监派员前往地方,察查地方防水事宜,尤其是地势低洼的州县……朕如今犹记得当年陕州之事,朕虽然当时不在洛阳,但陕州被黄河淹没,累月不退,若不是高宗皇帝早有准备,恐怕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如今,要竭力杜绝当年之事再发。” “臣等领命。”群臣齐齐拱手。 当年的那一场大水,李绚虽然不在长安洛阳,但那一年的大水,是他预测的。 好在李治和武后都相信了李绚的预测,积极准备,最后才将这一场洪水彻底度过。 “第二件事!”李绚神色肃然起来,认真的说道:“马上四月了,诸卿要为东巡洛阳做准备。” “喏!”群臣肃然拱手,皇帝东巡,太子監國,需要开始做准备了。 “太子留长安监国,东宫属官一体留长安,左相,王相,霍王,郑王,王隐客,李昭德辅助;其余诸卿随朕去洛阳,太后皇后,其余诸皇子都去,只留太子和相,王相,霍王,郑王和东宫属官……邢卿,你要用心了。”李绚特意点了邢文伟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