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慷他人之慨,就好比一个妙龄少女落水,有一个男人准备下去救人,文官这是开骂了:男女授受不亲,你这种心怀歹意之人,怎么能下去救人,结果那男人也不敢救,只能眼睁睁看着少女淹死。 黄氏俊此时再次站出来说道:“陛下,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朱常淦却是打断了他,“你说的这话,朕知道,但这话不是大明祖训,而是出自《东谷赘言》,嘉靖年间的熬英所写。” “你们能拿出来祖制来说服朕吗?” “祖制……”黄氏俊不由愣了一下,因为以往,他们这些文官正是用祖制、圣人之言,站在舆论的制高点,来指点江山。 朱常淦愤然道:“不割地?” “单拿哈密来说,大明朝设立了指挥使的地方,却被蒙古人拿了?安南(越南)呢?,还有辽东,北方的疆域多了都那么多,都哪儿去了?” “不赔款?”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带兵直捣北京,要求开放互市,大明迫于俺答汗兵威被迫开放马市并赔款。后来又出尔反尔关闭马市,俺答汗立刻再次出兵明朝,四处掳掠人民财宝,大明还不是不了了之?” 朱常淦看着他们继续说道:“至于你们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就更不成立了。” “太祖建都南京,后来暨定的都城是西安,即便成祖迁都之后,多次远征蒙古,疆域到达捕鱼儿海,但那又怎么样,后世子孙多次割地再加上蒙古的进攻,大片领土丢失,北京才成了国门,这么丢人的事情,你们也好意思讲出来?” 朱常淦厉声呵斥道:“伱在影射谁?是要刨朕的祖坟吗?” “臣……臣并非有意污蔑先帝爷!”黄氏俊额头上一层豆大的汗珠。 众多臣子也是一阵张口结舌、面红耳赤。 因为皇帝说的句句属实。 朱常淦看着一众的文臣武将,“不过,你们倒是给朕提了一个醒,既然后金有使者来,那我们谈还是要谈的。” “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礼部尚书黄氏俊,朕就交给你来谈。” “我?”黄氏俊一下子懵逼了,心里“咯噔”一下,顿时面如土色。 两条腿有些发软,整个人委顿在地。 自己刚刚才说出的这句金箍咒,怎么转头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朱常淦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黄尚书,你是万历历丁未年的殿试第一、状元及第,才气袭人,朕看好你。” “不用慌着谈成,慢慢来,最好能拖个几个月,能拖个一年半载的最好。”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