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朕有国事要处理,明日再来。”朱常淦看着又勾勾又丢丢的陈妃,颇有些舍不得。 “国事要紧,陛下随时可以来。”陈妃的俏脸如一朵雪白牡丹,极清极妍,眼眸中光芒滚动。 朱常淦点头,快步走出承华宫。 往乾清宫的路上,他问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咱们大明朝的袛报可是活字印刷?” “回皇爷,并非活字印刷,而是写本。” 邸报,唐代就已经有了,印刷的到宋代已有相当的发展和改进,雕刻范围也不断扩大,成都、开封等地都成为印刷业的中心。 “不是宋仁宗年间,毕昇就发明了活版印刷?怎么到现在还不采用活版?” “这……”李若琏突然张口结舌说不上来。 这一点,其实是有考证的,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顾亭林在《与公甥书》中说:“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方有活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还是王承恩低声在皇帝耳边说道:“回皇爷,其实活版已经做出来了,但负责袛报的部门人员庞杂,一直没有投入使用。” 朱常淦一听就明白啥意思了,人员庞杂,就是冗员太多,一旦用活版印刷术,其中定然会有很多人无法继续吃空饷。 所以阻力很大。 朱常淦不由冷笑了一声,又是原有的既得利益者,阻碍发展的案例。 《明会典》卷213:凡六科给事中每日接到各衙门题奏本,逐一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以备编纂。 主要是手抄,在京的各衙门要想知道朝报的内容,或者派自己衙门的书手来六科廊房抄传,或者由六科派人分发,由报房刊发。 转向地方的话,则由通政司向全国发送。 如此从开始选题,到发送出去,十天半个月就已经过去了,若是到地方,一般都一个月以上了。 “即日起,邸报全部换做活版印刷”朱常淦冲着王承恩说道:“告诉高宇顺,东厂派人进驻邸报,彻底清查冗员,冒领、吃空饷情况。” “陛下,您这是要印邸报?”王承恩忍不住问道。 “准确的说,是大、字、报,朕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舆论战。” “大字……” 很快,随着皇帝进入乾清宫,朱常淦让王承恩写了几个开头,他们便知道了什么叫做大、字、报。 只见这几个标题是: “丧尽天良,六部文官竟然怂恿官员欺君罔上!” “骇人听闻的事实!” “光天化日之下,六部竟然敢做如此无耻之事情。” 字体大不说,标题也够吸引人眼球,一下子就给公众造成视觉冲击。 下面的内容,字体则小了一些,但寥寥几个字,便足以将整个事情讲清楚。 王承恩和李若琏顿时明白皇帝想做的事情,“陛下圣明,卑职这就去安排,您看这报的名字还叫邸报?” 朱常淦摇头,“此报既针对官,也针对民……就叫大明时报。”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