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就难怪晋商能这么的有恃无恐。 朱常淦深吸一口气,“再派人去查,除了这个大同总兵,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总兵官也在他们的手里控制着,等所有的东西查清楚再动手!” “脓疮之疾,最忌讳只刮表面,一旦决定动手,那就得清除的干干净净,永绝后患!” …… “王承恩,去将前些日子来宫中的那些商贾请来,就说朕想请他们共商义举!”朱常淦将王承恩给叫了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 “是,皇爷!”王承恩心领神会,快速的走了。 上次来的商贾之中,以徽商为多,而明朝中后期,盐业制度由“开中制”改为“折色制”,所谓“折色”就是将盐业的经营权给了另一批商人,他们可以在内地拿钱买盐,然后运到各地去卖。 也正是这样,徽商兴起,与晋商相对峙。 但他们吃亏的地方就在于朝中无人,或者说朝中势弱,无论是大明朝末期还是满清早期,朝廷都更优待晋商而歧视徽商,在政治方面所取得的优势遥遥领先。 “危急时刻,朕未尝不可尝试一下红顶商人的做法。” 只给人家一些皇帝的手书显然已经不行。 朱常淦沉吟了一下之后,攥紧手指,“只要捐输和佐辅朝廷有功,赏封人家一些头衔、官服官帽又何妨? 红顶商人怎么也比黑顶商人来的好。” 相比于文官集团、晋商集团相互勾结,既左右朝廷,又左右大明朝经济,借着权利来攫取财富,空手套白狼,将大明的财富统统装入自己的裤兜子里面的行径来说。 与其说他们是“灰顶商人”,不如“黑顶商人”更确切。 客观上说,论大明朝的灭亡原因。 昏庸皇帝;东林党和阉党党争;李自成起义;不堪重负的老百姓;倒戈的祖大寿,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倒戈;袁崇焕私杀毛文龙;袁崇焕被崇祯处死……等等,论资排辈儿,晋商绝对排不到前几名里面。 但晋商的卖国行径,却实实在在的为满清鞑子入侵中原大地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他们就像大明朝的一群“老鼠”,疯狂的挖墙角的“硕鼠”。 眼下,他们不仅毁家、偷吃大明的血肉,而且还爬到脚面上,试图咬脚脖子,那自然就……必须踩死! …… 感谢大家的票票,一会儿还有一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