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公开行刑的影响还在继续,但京营、勇卫营、白杆兵却是已经回到了京郊。 永定门外,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原本天子仪仗应该只是在正阳门就足以,但如今却是出现在了永定门外,朱常淦亲自前往迎接。 身后是朝廷的衮衮诸公。 东厂、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的人负责维护安全,但老百姓前来看热闹的人却是多的数不过来。 如今天气已经进入五月,越发的炎热,却挡不住百姓们的热情。 所有人都在朝着门外看着,张望着…… 地平线上出现一片不同于天地的颜色, 象征着皇帝的日月旗一下子将所有人的目光给吸住。 随着了颜色越来越近,渐渐清晰,如一股肃杀的洪流朝着京师的方向压迫过来。 领头的正是曹化淳,李邦华、秦良玉,紧随其后的便是黄得功、孙应元、马祥麟、张世泽等人,他们一个个挺直了胸膛,朝着永定门而来。 还没有到永定门,便已经从马上想到,朝着皇帝这边步行走了过来。 “陛下!” “陛下!” “……” 朱常淦将曹化淳给搀扶起来,“快,起来。” “伤亡如何?” 曹化淳沉声说道:“回陛下,阵亡986人,重伤1200人,轻伤4600人。战死中骑兵433人,步兵521人,火铳兵32人……” 朱常淦听着这伤亡,心头不由一阵沉重。 听着曹化淳的汇报,他听得出来,死伤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与蒙古兵的战斗之中。 勇卫营、京营、白杆兵和清军的首次大规模野战,对方在不清楚我方火力的情况下,火炮大发神威,反倒是只阵亡了300多人。 可以想象,接下来清军有了防备之后,如果再次进行野战,必然会有更大的伤亡。 良久, 朱常淦开口道:“朕之前就和你众卿说过,抚恤标准要往上提,每家抚恤银150两,家中有田者三代不收赋税,无田者每年再多给10石粮;伤残者发抚恤银80两,家中有田者两代不收赋税,无田者每年多给5石粮食。” “家有子嗣未成年者,朝廷出钱出粮养至16岁。” 这话一出,三大营的所有将士们心中全都震撼莫名,一个个眼眶发红。 “为陛下万死不辞!” “愿为陛下赴死!” “陛下仁慈!” “万岁……” 这抚恤待遇实在是丰厚了,超越以往数倍不止,让他们如何不兴奋。 数万人山呼万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