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常淦将王承恩给差使出去之后,凝神顿在原地。 「主线任务拯救大明朝完成度:1179/10000」 「大明朝国运值:-1024,(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运为负,天灾人祸不断)」 「已延续大明国祚:600天」 「现代寿命奖励:600天」 「资金奖励:16438356元」 “善,大善!”朱常淦兴奋道,胜仗果然是最好的催化剂,一仗将鞑子挫败,让国运值直接涨了三千。 国祚也涨了四百多天。 资金的奖励也同样到了八位数。 朱常淦深吸了几口气,“国运值,国运值,如今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国运值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才行。” 国运值,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常淦想着这些字眼,内心突然有些沉重。 “王承恩,随朕前往务农司。” 如果说什么最能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自然是吃的、穿的。 是粮食、衣物,让百姓吃得上饭,穿得上衣,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 说是务农司,其实就是在京营之中临时搭建的几座帐篷。 此刻却是有大量的人员在不住的忙碌。 番薯苗子已经可以插苗了,所有里面的人挑水的,插苗的,到处都是人影,王承恩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宋应星,只找到陈振龙的孙子陈山青。 “陛……陛下万岁,万万岁!”陈山青看到是皇帝到来连忙回礼。 “宋应星呢?” “回陛下,宋司正今日带着人去十里外的田地里亲自插苗去了。” “现在栽种了多少番薯了?” “回陛下,今天刚开始栽种。” “你们繁育了多少番薯苗?” “回陛下,这些日子锦衣卫让人一直从福建往京都运番薯苗,预计到月底可以栽种8000亩。”陈山青满头大汗的说道。 朱常淦沉吟了一下,又问道:“一颗红薯可以育苗多少?” “回陛下,分大小,做红薯母块的重量一般在1到2两,可出苗10颗以上……” 按照陈青山所说,即便今年从福建尽量的运送番薯苗,但考虑到季节的因素,最多也就是种八千亩地。 但来年,却是可以育苗数十万亩。 再一年,便是数千万亩…… 朱常淦又亲自下车辇看了一下已经栽种下来的红薯苗。 既然宋应星不在,朱常淦决定返程。 “王承恩!” “皇爷,臣在。” “传朕的旨意,所有人参与红薯培育的人,三族入京,将红薯外泄至建州者,夷三族!”朱常淦目光闪烁了几分,下旨道。 想要完全杜绝红薯进入建州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就是尽量延迟而已。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