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师,蝉鸣炸响,树林深密,却挡不住皇城之外的喧闹。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从北侧的安定门而入,随着漠南蒙古诸部递交降表,额哲,苏泰等漠南十六部的亲王也纷纷入京。 不是来京都参观,而是来京长居的。 作为蒙古诸部的亲王,朱常淦自然不可能允许他们继续在蒙古积蓄力量、兴风作浪,所以让他们全都搬到京城来住。 以此将他们彻底绑定在大明的战车上。 不想进京,那就继续出兵,直到打的你想入京为止。 入京的第一日,皇帝并没有召见了他们,而是由东厂的人带着他们学规矩。 到了大明,自然要有大明的规矩。 东厂的人给他们每人都发了一个象牙笏板,一品至五品,笏俱象牙……六品至九品,笏俱槐木。 有专门的礼仪官带着他们,“我先带着你们演一遍,一会儿进入大殿之后,有人会喊拜。” “就这样,先站着拜,然后将笏板横着,后退。” “然后再拜……将笏板插入腰间。” “跪!”负责教授他们的老太监两只手搭在一起,放在地上,头磕在手背上,“再拜……起!” 漠南蒙古的诸王,看着老宦官,脸上的肌肉跳动,却不敢发怒。 无他,入京之前,他们看到了宣大总督卢象升的兵马,相比之前,兵肥马壮,还有那黑漆漆的火炮口。 让他们不敢有任何异动。 …… 一直折腾了两个时辰,老宦官才满意,禀报内廷,朱常淦才召见他们。 一番行礼之后,朱常淦与他们聊了一些轻松的话题,并且留他们吃了午膳,席间宾客尽欢。 “陛下,臣妾给您斟酒。”苏泰频频与皇帝对视目光,刚起身行走了几步,却被王承恩给瞪了回去。 皇爷的安危,岂能落入你一个异族女人的手中? 苏泰尴尬地回到自己座位,端着自己的酒杯喝了几口,脸色酡红。 一直等到席散,回到大明给他们兴建的府邸,苏泰冲着儿子说道:“额娘能帮伱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言语之中,尽是失望。 本以为大明皇帝会像满清皇帝那样,将他笼络入宫中,但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额娘,您也不用着急,咱们再找找,皇帝不要,说不定其他王工贵族有此想法,到时候咱们在明廷之中也算是有点话语权。” 额哲这种想方设法将自己母亲送出去的想法,放在大明,定然是一片骂声,但在明末的满、蒙之中却是稀松平常。 “也只能这样了。”苏泰叹了一口气。 其实说起来,她也才三十五岁不到,比大明皇帝大不了几岁,也还能生养。 为何大明皇帝睁眼都不看自己一眼呢? “可大明与满清不同,他们的藩王都在外地,母亲去哪里找他们?”额哲肥硕的脖子愁出来两道褶子。 “我听说皇帝前几日召襄王入京,听说此人甚得陛下重视。这或许是一个机会。”额哲的一个幕僚说道。 苏泰眼睛一亮,“哦,襄王朱翊铭?此人现在到哪里了?” 额哲的幕僚嘴角抽了抽,“听说被流寇裹挟,现在还在湖广……” …… 朱常淦其实并非看不上苏泰,这女人长的是不错,板正腚圆,风韵犹存,但架不住身上有一股味儿。 狐臭! 更别说大明王朝没有迎娶寡妇的习俗,所以朱常淦那股子念头,还没有升起来就掐灭了。 还是留给有缘人吧。 若是大明有人愿意迎娶苏泰,朱常淦也不会反对。 “陛下!” 有小黄门从外面走进来,王承恩上前打断朱常淦的思绪。 “何事?” “辽东情报。”王承恩将情报展开,然后又放了一本书,放在御案上。 打开锦衣卫的情报,上面写着的尽是数字,只有对着书,即密码本,才能看出来真正的信息: 孔有德趁着朝鲜不备,攻占了皮岛。 多尔衮重建火器营,并且任命尚可喜与多铎共同管理火器营,经过这次叛乱之后,汉人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与蒙人的持平。 不仅汉人,就是朝鲜兵的地位也被一视同仁。 这一点让朱常淦有些意外,在前世的历史之中,汉人从始至终都不曾达到的高度,竟然因为此次叛乱而提升了。 不得不说,形势比人强。 多尔衮的反应也比之想象中的要快速的多,而且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满清火器营的火炮进展顺利,已经再次采用麦粒火药。 射程比之前提升不少。 除此之外,锦衣卫还提到一个信息,他们策反了一个镶白旗的牛录章京,此人的老婆被多铎多次玷污,如今生的儿子,他都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多铎的。 “朕知道了。”朱常淦将锦衣卫递交上来纸条用灯烛点着,“让他们依计划行事即可。” “是,皇爷!”小黄门领命而去。 如今的锦衣卫、夜不收已经进入正轨,朱常淦秉承的态度,就是尽量不微操,让他们以该有的规律运转。 对于满清的麦粒火药,朱常淦也没有太大的担忧。 因为兵仗司这边已经开始制造出来硝酸,在试验“火棉”了,也就是“硝化纤维。” 接下来就是溶解在乙醚或者酒精里面,让它们稳定下来,便可以开启无烟火药时代。 作为枪炮理想的发射药。 无烟火药的爆炸威力比黑火药大不说,还可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且燃烧后没有残渣,只产生少量烟雾。 眼下,兵仗司正在想办法做出来稳定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