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鲜国王与领相抱头痛哭的景象暂且抛开不讲, 此时后金已经派出了八旗兵马朝着朝鲜而来,多尔衮在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出了阿济格、岳託前来支援。 多尔衮曾亲自征伐朝鲜,怎么可能不明白朝鲜的重要性? 所以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兵马驰援。 如今阿济格带领的八万满蒙大军,刚过安州,便被传信兵给赶上,“报~明廷兵马已经攻入汉城!“ 阿济格,岳託闻言连忙勒住马缰,楞在原地,“败了?这就败了?仅仅三天就被灭国了?” 他们甚至离着汉城还有三百里,朝鲜便投降了,这仗还怎么打? “武英郡王,我们现在还要不要继续前进?”贝勒杜度骑马过来问两人。 阿济格想了想,不敢擅自决断,“如今朝鲜已降,我们此去,不然面对明廷和朝鲜的合兵,战机已经发生变化,他最是了解自己这位弟弟,知道多铎之死,对多尔衮的打击很大,谁都不相信。 他不能越俎代庖,连忙让人将战报送回盛京,让陛下来做决断!” 所有兵马只能原地休整。 …… 翌日,朝鲜战败投降的消息传到盛京,多尔衮愤怒的脸扭曲,“蠢货,蠢货……朕怎么就信任这么一个蠢货的话?” 索荩臣乃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 此人在奏折中信誓旦旦说自己在朝鲜经营的如铁桶一般,说他可以发动对明朝的复仇,想不到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不仅如此,还将满清在朝鲜经营数年的盘子直接给砸了。 这让他如何不怒? 朝鲜和蒙古乃满清唯二的输血附属国,漠南蒙古被明廷给击败,多尔衮这些日子正在极力的安抚那些蒙八旗子弟。 漠南蒙古是这些蒙古子弟的根儿,如今族人都归顺明朝,他们对于大清的归属感自然会降低许多。 可……这边刚按下葫芦,那边浮起瓢。 如今朝鲜又败,可以想象,去年从朝鲜掳掠过来的五十万奴才,如今也成了一个不稳定的火药桶。 多尔衮的思绪还没有理顺,就听着外面传信兵跑了进来,“陛下……陛下,明廷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兵犯边。” “洪承畴?” …… 辽东前线,洪承畴在接到锦衣卫谍报知晓满清对朝鲜动兵的第一时间选择了对满清动兵。 历史上对洪承畴的评价充满了矛盾。 万历四十四年登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明崇祯四年为蓟辽总督,受命镇守山海关。 崇祯九年转任陕西三边总督,其后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最终加衔太傅。 有人视为英雄,有人视为叛臣贼子。 松锦之战,被围困松山,粮草殆尽半年之久,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 这在朱常淦看来,洪承畴确实有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并没有到影响自己弃用他的地步。 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 朱常淦对于洪承畴,并且将部职方郎中张若麒及马绍愉等到前线从前线调回。 以示信任! 九月初八, 洪承畴出山海关,与关宁锦前线的清军对峙,在多次出击之中,互有胜负。 此战,洪承畴发现对方军力薄弱,不足防御,便奏请宣大总督卢象升、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各率所部来援,加上其麾下本来就有的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王廷臣等兵马与满清八旗展开激战。 满清形势湍急,继续兵力支援。 …… 阿济格的奏折传回盛京,多尔衮闻言明白,朝鲜之败无可挽回了,“明廷已经知道我们兵力单薄,让阿济格和岳託回来林吧!” “嗻!” 多尔衮坐在御座上,扶着额头,浑然没有注意到身后一个浑身的温柔抵在了他的背上。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端着一碗银耳莲子羹,“国事操劳,但陛下也要注重龙体。” 多尔衮看到丽人,神情缓和了一些,“你不明白漠南蒙古和朝鲜的重要性,这两方面同时丢失,我大清的形势已然大坏。” “之前十数年的努力由此被破坏,之前清军入关的顺利,也将戛然而止。” “这也意味着之前对明朝的“砍而不伐”战略的彻底失败,反而我们现在被明朝不断的拿斧子,一次又一次地砍过来,而且一次比一次砍的深。” 多尔衮喝了几口,又将碗放下,“在这样一次比一次重的打击下,我大清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经济基础被严重破坏。” “明朝则乐得坐山观虎斗,从不曾直接进攻山海关防线,只是一斧又一斧砍向我大清,这颗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大树就逐渐摇摇欲倒了。” “到时候若是再发生其他事情,明廷趁机积蓄力量,便会完成对我大清的致命一击。” 多尔衮攥着手指,看着满清和明廷的地图,“想要突破,就不能坐以待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