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陛下,臣冤枉啊!”元万顷像是终于反应过来一样,被两名千牛卫拖着,竭力的挣扎起来,但还是被快速的拖出了乾阳殿。 在离开乾阳殿的最后一刻,元万顷终于看到了金阶之上,皇帝冰冷的眼神。 还有坐在皇帝身边,满眼无奈的武后。 武后虽然执掌朝事,但她是代执,她所有的权力全部都是皇帝赋予的。 私下还好,但一旦在公开场合,皇帝作出决定,武后一旦反对,朝臣立刻就会站出来要求废后。 这样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那么就剩下崔卢郑三家。 北门学士的两位首脑,先后被皇帝当殿下令处斩。 等到众人抬起头的时候,皇帝,武后,李显,全部都不见了踪影。 皇帝处置事情还是公道的,元万顷被斩,窦玄德被罢为庶人,流放崖州,都是处置。 皇帝已经将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他人便是要怪,也没办法。 “如今左司郎中空缺,耽搁不得,传旨,恒州长史苏瑰,升任左司郎中。” 如果现在这时候,他们还继续推动崔谧弹劾裴炎,崔谧未必会弹劾裴炎不说,他也弹劾不动他,毕竟是新任中书令。 但是那一夜,李旦就在嵩山。 只不过相比于上官仪,郝处俊看的更清楚,皇帝是要用武后来稳定朝政,从来没有废她的意思。 所以有极大的可能,是崔氏在大雪天登山,然后一个不小心跌落山崖。 李绚目光收敛,转身看向姚崇和李昭德,沉沉的叹了口气。 好在李绚及时到将婚书烧了,不然就麻烦了。 这日子越发的难过了。 “争还是要争的,而且你控制的也不错。”李治深吸一口气,说道:“你错在没有在时候果断的拿下崔氏和元万顷,若他二人早日被除了,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事情了。” 李绚的目光低垂,眼底深处,闪过深沉的思索。 事情总归是和相王有些关系。 更甚至于李敬玄罢右相,升太子少傅,刘景先继任宰相,何尝不是允许河北世族在中书的权利轮转接替。 “王爷,崔大夫之事?”苏良嗣压低声音,目光逼向一名对面就要走近的官员。 李绚微微摇头,低声道:“停下吧,一个中书令足够暂时满足裴相的野心。一切终究是陛下之意最大,太子还需要耐心等待。” 至于说反过来,裴炎弹劾崔谧,人家刚死了堂姐,皇帝和武后未必乐意动手。 皇帝如此算计,任何人都再难掀起多大的风雨。 不过郑家和相王毕竟有过一旦纠葛,之前两家的私定婚约,更是让郑家和相王都丢尽了脸。 太子即便是仁厚宽宏,但也难免有废太子之事。 这件事情已经在皇帝的手里逐渐的被控制住了。 武后和李显赶紧扶住皇帝,将他平躺放在御榻上。 王德真升侍中,韦待价任礼部侍郎,苏良嗣任刑部侍郎,是对关陇世族的拉拢。 “臣等领旨。”杜审言,杨炯同时站出拱手。 苏良嗣轻轻点头,面色赞同。 这件事还闹出了极大的风波,相王府几乎所有的臣子在那一阵都被东宫赶出来洛阳。 所以,元万顷之死,武后最终会怪罪到谁的头上了? …… 腊月十二,同安太夫人崔氏携带孙女郑七娘,在大雪天登嵩山,最后不慎跌落山崖而死。 的确是很精妙的手段。 而今日,诸相调动,恐怕便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一切的根源,是这场礼部尚书争夺的失控。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开口道:“诸卿为政处事,当以忠君爱民为先,当政以德,礼法并用,如此才能为天下先,为天下表率,朕方能欣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