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携镶白旗、镶黄旗等三十余将领出城投降。” 随着一个身着白色衣服的明军大声呼喊,济尔哈朗身着白色的素衣,头上缠着白色的带子,口中咬着一块玉,双手端着自己的佩刀,亦步亦趋地从大凌河城中走了出来。 等他们一直走出大凌河城百步有余。 “跪!” 济尔哈朗带着人一个个跪下。 李邦华冲着崇祯扬手,“世子,请!” “督师,您先请。” 李邦华笑着骑马走到济尔哈朗面前,“郑亲王?” “请大明督师善心,留我及将士们的性命。”济尔哈朗匍匐在地,其实也不想变节,但他更不想死。 明军在将清兵围住之后,压根不打,而是包围战术并非简单的环绕城池,而是设置了四道壕沟,并在城池周围筑起了一丈多高的墙,并且在这些墙上浇上了水。 低温之下,冻成了一堵堵的冰墙。 将大凌河城彻底围住,清兵的几次冲锋,压根就没有拼杀到明军的阵前,仅仅这堵冰墙就无法突破出去。 外面还有壕沟,以及密密麻麻的明军,要想突围,更加的不可能。 他们的骑兵在这种围困之下,犹如蚍蜉撼树,损失惨重。 如同孙子兵法所述,如果攻城一方损失三分之一士兵仍无法攻破城池,士气就会低落,攻城也就毫无希望。 明军的这一招,实在太狠了,对本来就没有吃喝的清兵,顿时造成极大的打击。 而明军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之后,却依然不着急进攻,而是继续围困,持续骚扰。 从白天到晚上,不间断地朝着他们发射炮弹。 不经意间还有人冲着他们打火铳,亦或者是后半夜突然铜锣声炸响,将他们扰的无法睡觉。 吃不到肚子里面粮食,又冷又饿,还无法睡觉,这谁顶得住? 所以当明军权限的人刚开始做工作,朝鲜兵和蒙八旗的兵马就站出来投诚了,等明军攻入大凌河成,发现清军兵马有的甚至连拿起来刀枪的力气都没有。 守城? 拿什么守城? 一些士兵切割着战死的鞑子尸体,用水煮着吃,当明军分发给他们食物的时候,士兵们一个個全哭了,一边擦泪一边哭。 整个军队哭成一片。 崇祯看着眼前的一片惨白、紧绷的大凌河城,想起来六年之前大凌河之战,喃喃道:“兵凶战危,不过数年而已。” 鞑子这些年的火器也在突飞猛进,八旗骑兵更是号称天下精锐,几年的时间过去,清兵的战力更上一层楼。 可却败在了明军的手里。 哪怕崇祯再不愿意承认,此刻他也不得不问自己,同样的情形,自己又会怎么处理? 仅仅是对待李邦华,自己就做不到朱常淦那样。 当初,若自己对袁崇焕多一点…… 他的思绪突然被战鼓的声音给惊醒,却是明军收兵,安营扎寨的信号。 如今大明人力充沛,粮草充足,但不断变冷的天气让李邦华对接下来的战役更加谨慎了起来。 “将壕沟之中,灌入冰水,防止清兵找机会再次袭来。” …… 满清盛京,随着战报的传来,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多尔衮以及满清王公大臣们的内心的预期也开始被迅速的剥落,沉没。 而随着大凌河以西清兵的交战,溃败,明军的部队则在不断地肃清大凌河附近所有的战斗。 五大营、平虏军、蓟辽、宣大,一共八支队伍,他们如筛子一样,不断地斜插前进,不断地击杀满洲人。 六年之前,大凌河之中,几乎都是汉人,如今却见不到什么汉人了,眼下呈现的是另外一种生态。 铁蹄踏裂原野! 但凡是金钱鼠尾辫子的人,一个都不放过。 尸体横陈,血流渗入土地之中,化作鲜红,又变成暗红,低温袭来,最后被冻成一片片的冰雪之中。 荒野成了屠场,满清鞑子如丧家之犬,血污将雪染红。 有些鞑子藏进草垛里,藏进土堆之中,在自己的身上涂满脏东西,希望躲开明军的追捕,可明军却是一寸一寸的找,用长枪猛地刺入草垛之中。 直到里面的鞑子像蛆一样从里面蠕动着爬出来……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