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索尼出生于正黄旗,自努尔哈赤时期就归顺于大清,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算得上兼具文武才能的全面人才。 希福,索尼的伯父,学识过人,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的时候,希福带着家投靠了满清。 努尔哈赤时期,索尼的父亲硕色以及伯父希福精通满蒙汉语言,便委以重任,到了皇太极的时期,更是让他们进入文馆任职,并赐予了“巴什克“的尊称,这彰显对他们学识的高尊重。 其后,索尼本人获得一等侍卫之职,但他不仅是个文臣,更是个武将。 在天启七年的宁远之战中,索尼随努尔哈赤出征,观察明军的动向。 次年,皇太极征讨喀尔喀,他被派往科尔沁,质问土谢图汗额驸奥巴不出兵原因。 索尼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毫不示弱,以巧妙的方式传达了皇太极的意愿,导致奥巴最终屈服并致歉,不敢背约。 从此名声大震。 此后索尼在随后的多次征战中,屡立战功,并且曾解救豪格,因其杰出的军功,再加上豪格的保举,晋升为甲喇章京,正式成为清朝的一员显贵。 按理说,他这样的人,不可能被挖动墙角,可豪格死后,他过的极不如意,处处被多尔衮针对。 为了清除异己,多尔衮让他的亲信屡次打压索尼等人。 不仅他自己被革去官职惩罚,将他的甲喇章京给收了回去,更遭到了诬陷谋反的罪名,家产被抄,爵位被夺,最终被流放到昭陵看守陵寝的对待。 他曾将目光看向其他的王公贝勒,可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恰好在这个时期,豪格有個侧福晋叫做博尔济吉特.杜勒玛,与多尔衮的嫡福晋竟是姊妹关系,也就是说,豪格的福晋其实是多尔衮的小姨子,联系上了他。 希望索尼、鳌拜能帮助豪格所生之子富绶成为正蓝旗的旗主,自从豪格死后,正蓝旗就被多尔衮的亲信给夺去。 多尔衮常常向杜勒玛嘘寒问暖,甚至看上去对她与豪格所生之子富绶也甚是疼爱有加。 可只有博尔济吉特.杜勒玛知道多尔衮的目光有多么的森寒,若不是害怕多尔衮将孩子给杀死,她又怎么会改嫁给多尔衮,做侧福晋? 可即便如此,多尔衮似乎还没有放过富绶的意思,每逢让她侍寝,都提出极其BT的要求,不堪凌辱之下,大明的谍报找到了她。 其实, 所有的运作早在多尔衮出兵围困锦州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之前多尔衮对满清朝堂的控制力强盛,所以一切都在水面之下。 看上去风平浪静。 可如今宁锦之战战败,济尔哈朗变节、岳託拥兵自重,杜度等贝勒要求恢复旗主公共议国事。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多尔衮对满清的控制削弱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地步,所以这一切终于爆发了出来。 …… 满清曾有过三次迁都,最先是费阿拉城。 建州的一个山沟里,也就是个土城寨,后来发展壮大,努尔哈赤便迁都到了辽阳。 于辽阳太子河边兴建东京城,可努尔哈赤发现进了辽阳之后,八旗兵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的极其厉害,当地百姓动不动就抄家伙组织暴动。 八旗兵将汉人镇压了一次又一次,可效果却不明显,努尔哈赤又不可能将所有的汉人全部杀光,那样就没有人替他们干活了。 所以便请了个算命先生,说这地方风水相克,盛京沈阳由浑河和天柱山相连,乃山之龙脉、水之龙脉。 风水宝地,最适宏图霸业,于是努尔哈赤不顾群臣反对再次迁都。 而随着满清迁都,辽阳的八旗兵马也大部分都离开,镇压汉人的活动也就弱了下来,以至于即便满清统治辽阳这么多年,汉人的暴动不减反增。 而这也给大明锦衣卫的谍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温床。 …… 就在明军刚刚将辽阳城包围之际,正蓝旗的兵马随之哗变。 拜音图一面严阵以待地镇压正蓝旗、两黄旗部分兵马,一面派重兵镇守辽阳城,防止明军偷袭,可还不等他肃清正蓝旗,却猛地瞪大眼睛看向城内,只见浓烟滚滚,喊杀声如疾风骤雨一般砸进满清鞑子的耳中。 “杀鞑子!” “杀鞑子……” 在有心人的呼喊声声中,震天的声音将整个辽阳城都煮沸了起来。 一群群的汉人拿着刀枪棍棒、粪叉、锄头,大呼着:“杀啊,将鞑子赶出去。” 辽阳城内的汉人们迅速集结,如洪流一般冲向清兵。 “驱逐鞑虏,复我大明。” 万口同声,震彻天际。 正蓝旗、辽阳城的汉人、满清鞑子,三方人马猛地碰撞在了一起,相互厮杀着。 而里面的战斗打响之际,一个烟花出现在了辽阳城的上方。 第(1/3)页